如何以课堂为原点,探寻学科核心素养实践落地的有效路径?如何聚焦儿童心智发展课程研究,创新教育评价改革?4月28日,“助力心智发展 探索评价赋能”2021重庆市渝北区巴蜀小学校第二届学术节在该校举行,市内外教育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共话基于儿童心智发展的表现性评价创新。
2021重庆市渝北区巴蜀小学校第二届学术节现场。
渝北区委教育工委委员、渝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陈治国主持开幕式。
以学术立根本
推动学校发展的思想凝聚与文化沉淀
自2016年办学以来,渝北区巴蜀小学坚持内涵发展,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展教育研究,取得了多项丰硕成果,其心语巴蜀校本课程获重庆市德育课程品牌。开幕式上,学校师生以情景剧形式生动再现了学校基于心语巴蜀校本课程所开展的评价探索和实践。
渝北区巴蜀小学校书记、校长邹倩致辞。
“是什么铸就了一所新学校的进步与发展?”渝北区巴蜀小学校书记、校长邹倩以“学术立根”回答了这个问题。邹倩说,本届学术节的举行,不仅表达了学校对学术的尊崇和信仰,学校也期待与专家同行在更加开放、多元的环境中,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方式开展更加开放、多元的对话与交流,从而洞见教育的本质,推进学校的思想凝聚与文化沉淀。
以儿童心智发展为研究
基于心语巴蜀校本课程探索评价新样态
现场,邹倩围绕渝北区巴蜀小学评价改革创新的实践路径作了报告。邹倩介绍,在探索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践落地中,渝北区巴蜀小学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校本表达凝聚成“心智”,由此致力于对儿童心智发展的课程研究,并通过以项目学习推进学法变革;围绕评价创新推进核心素养的实施落地;重塑立德树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三个阶段进行系统规划。
德育评价创新展示。
去年9月,学校抓住教育评价这个“牛鼻子”,从生活课程和学科课程两个视角去研究与助力儿童心智发展相匹配的评价样态。“心智发展是内里的、模糊的,如何让心智变得可观察、可监测?”邹倩表示,学校将聚焦助力儿童心智发展的表现性评价当成现阶段的一致行动,而为了实现对儿童心智发展表现性评价的研究,学校基于心语巴蜀校本课程,去探索评价的新样态。
以学科工作坊为阵地
探寻核心素养实践落地的有效路径
渝北区巴蜀小学坚持以课堂为原点,开展以案说标等一系列策略研究活动,去探寻核心素养实践落地的有效路径。于是,学校基于学科工作坊这样一个重要阵地,开展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
第二届学术节实践工作坊开启仪式。
学生进行儿童心智发展的口语交际展示。
数学工作坊课例展示环节,老师教同学们认识平行四边形。
音乐工作坊展示现场。
展示课堂上,师生互动。
本届学术节,渝北区巴蜀小学开启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四个学科实践工作坊,从表达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三个维度呈现出该校在以案说标、以案说策等系列研究中的初步成效。同时,通过标准解读、课例展示、评价策略报告、专家沙龙等环节开展研讨、交流活动。
渝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丽华讲话。
渝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丽华肯定了近年来渝北区巴蜀小学在全区基础教育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她表示,本届学术节围绕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向,聚焦儿童心智发展,致力于评价策略研究和实践创新,必将有力促进渝北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希望学校之间强化学术交流,互相吸纳先进理念,共同促进渝北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